喜家德、楊國福、張亮、辣莊……為什么餐飲“店王”都來自黑龍江?楊國福、張亮、劉一鍋、無名緣、喜家德、辣莊……你或許聽說過這些品牌,但未必知道他們創下的連鎖業績:5000家店、3600家店、6000家店、1000家店、460家店、300家店…… 冰城串吧、武圣羊雜割、東方餃子王、將軍牛排、烤動力、遇見小面……幾乎都是所在品類的標志性品牌。 這些中國餐飲的規模化之王、各品類頭部品牌的創始人,都來自于同一個地方——黑龍江!為什么? 兇猛的黑龍江餐飲軍團 先來看一張圖表: 無名緣米粉 |6000家 楊國福麻辣燙 |5000家 張亮麻辣燙 |3600家 劉一鍋 |1000多家 辣莊火鍋 |近300家 喜家德蝦仁水餃 |460+家(直營),中國水餃品類代表品牌 冰城串吧 |中國燒烤界“北冰城、南木屋” 武圣羊雜割 |羊湯品類代表品牌 遇見小面 |新派小面傳奇 熱辣壹號 |明星餐飲的成功典范 …… 這些中國餐飲目前門店最多的規模化之王,或品類里頭部品牌的創始人,全都是黑龍江人! 在152萬平方公里的白山黑水之間,黑龍江人以干餐飲而聞名。 這其中,麻辣燙品類雙子星楊國福和張亮,以加盟模式快速攻城略地,門店加起來有8600多家,這一數量相當于麥肯門店的總和,楊國福最快時一年開店1000家; 這其中,有“餃子界的華為”之稱的喜家德蝦仁水餃,擁有460多家直營店,把日本企業的精益管理引入到內部體系; 這其中,主戰場在北京的冰城串吧和武圣羊雜割,在燒烤和羊湯品類里快速收割消費者認知;主戰場在廣深的遇見小面更是兩年拿到九毛九、弘毅投資等4輪融資,書寫了小品類的資本傳奇;而火鍋領域的劉一鍋、辣莊和豆撈坊也以特色鑄就了各自的品牌勢能…… 為什么黑龍江如此“盛產”規模化餐飲品牌?為什么有很多像麻辣燙這樣并非東北飲食的品類會興起在黑龍江?這些老板成功背后有哪些相似基因? 為什么他們善于發掘國民品類冠軍? 和全國各個活躍經濟帶都“人滿為患”相比,黑龍江堪稱“另類”:最近幾年,東北三省人口流出情況嚴重,其中以黑龍江為甚。 走出去開拓,似乎不僅是人的狀態,也是當地餐飲生意的寫照。 2000年開始,大批東北餐飲人“出關”南下,可以說有中國人的地方,就有東北品牌或飯館 ,很多東北老板還走出國門,在悉尼、馬來西亞等地開店。 他們善于在消費者熟悉但沒有巨頭占領的品類里做開拓—— 一來品類消費者基數大不需要教育,二來品類潛力大更容易沖出來。 即便是起源自外地的品類也被黑龍江餐飲人搶占先機,比如麻辣燙。 除了當地經濟困局倒逼人走出去,這或許和黑龍江特殊的區位和包容的飲食文化歷史也有關:地處我國極北邊區,原本以滿族飲食文化為主,后來隨著各地官員被發配到此,帶來了第一次南北飲食文化的融合;隨著山東移民闖關東來到黑龍江,帶來了齊魯文化和魯菜;1898年中東鐵路修建后大批俄國人進入哈爾濱地區,帶來了俄國飲食文化和西式菜肴。 三種飲食文化交匯融合,形成了黑龍江豐富的餐飲品類,也沉淀下來豐富的餐飲資源。 地域文化系列: 火鍋、齊齊哈爾扒豬臉、得莫利燉魚、珠河肘子、大馬哈燉土豆等 山野系列: 干燒核桃仁、刺嫩芽炒雞蛋、野韭菜包餃子、柳蒿芽燉土豆、黃芪燉山雞等 民族系列: 滿族八大碗、殺豬菜、朝鮮族冷面/燒烤、回族全羊席、酸湯餃子、涮羊肉等 鄉村餐系列: 農家菜一鍋烀、茄子燉土豆,現磨豆腐、地產青菜、土豬、土雞等 小吃系列: 各類燒烤、秋林、雞絲豆腐腦、叉燒火勺、水煎包、什錦元宵等 再加上西餐、日韓餐等豐富的餐飲業態,這也為它在全國走出那么多品類冠軍奠定了根基。 在哈爾濱,光餃子餡多達幾十種。先前有著名的老都一處餃子館,后有喜家德和東方餃子王。“羊群效應”刺激了更多的黑龍江人干餐飲,找一個還沒有巨頭占領的空白品類做領頭羊, 出現了一批黑龍江籍頭部品牌。 “寧為雞頭不為鳳尾,不喜歡當‘中不溜’” 冰城串吧創始人張利總結:黑龍江人不管在本地還是去外地,干餐飲就要干出個樣子,寧為雞頭不當鳳尾,不喜歡當“中不溜” 。 據業內人士介紹,從黑龍江起步的辣莊,在走出東三省進北京簋街開店時,砸重金做細節,就連后廚里都裝了中央空調。 在哈爾濱做了9年餐飲、開創3個品牌的辣莊創始人魯小旭,曾對內參君總結過哈爾濱餐飲的生態:“哈爾濱餐飲競爭相當激烈,只要能從哈爾濱走出來的餐飲品牌,大都能在東北或是全國走得好。” 在河南、山東、北京有60多家外賣店的“麻辣壹號”、“鮮食小匠”創始人韓兵,也是地道的80后黑龍江餐飲人。在他看來,東北餐飲人做事憋著一股勁兒,你干個面館我干個餃子店,你有一道特色菜我也要搞一個招牌菜,做事要周正,口碑得做好,不然在老鄉圈里顯得太“磕磣” 。 用好“加盟”加速器,兵馬未動供應鏈先行 作為中國重工業基地的東北,在轉型陣痛中經濟一度低迷,物價相對偏低,東北菜也以“實惠、量大”而著稱,客單價相對較低。對餐飲老板而言,與一線城市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相比,哈爾濱相對較低的試錯成本為餐飲創業者提供了更大的周轉余地。 而黑龍江走出來的餐飲品牌之所以能動輒上千家店的規模,“加盟”是重要加速器。 比如楊國福麻辣燙發展最快的時候每年擴張上千家,業內人士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“加盟做得好”。 記者曾跟楊國福麻辣燙創始人楊國福交流原因:“我們最初選加盟商就有嚴格標準:第一、品德要好;第二、認可我的東西;第三、聽從我們的安排,要對加盟商有絕對的領導權。如果這家店賣得特別好,創造了很大價值,但不服從管理,就必須把他踢出去。” 在其他黑龍江餐飲品牌身上,對加盟的嚴格管控同樣如此。更深層次來講,這也許跟東北人性格有關——比較強勢和果斷,再加上對“供應鏈體系+門店運營體系”兩手抓,所以能快速形成規模化。 楊國福麻辣燙殺出黑龍江省之后,建立了第一座標準化食品加工廠,后陸續建成6大物流基地+大型現代加工基地,全國范圍配送湯底料包涮品,保證加盟店口味一致; 無名緣在建立5萬平米的生產基地后,才進軍全國; 張亮麻辣燙也提前著手建立了中央廚房; 冰城串吧在2012年只有20幾家店時,就在北京建立了支撐100家店的6000平的中央廚房,2015年又建立了10000平的食品加工廠…… 冰城串吧創始人張利對內參君總結:古代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,黑龍江餐飲人大多追求“總部連鎖,店鋪復制、體系支持”,最關注的就是運營體系和供應鏈體系的建設。 而這,或許才是東北餐飲品牌走遍全國最重要的內驅力。 | 餐?飲?問?答
服務案例
|
|